- 发布日期:2025-10-14【摘要】本案为甲公司与乙公司分期买卖合同纠纷,甲公司诉请乙公司支付剩余货款460余万元、确认所有权、支付违约金及律师费,乙公司反诉主张甲公司回购挖掘机并支付回购款及违约金。法院审理认为,乙公司未满足《二手挖掘机产品销售协议书》约定的回购条件(未及时支付货款、未书面提前两个月通知、超2年期限),驳回其反诉,支持甲公司全部诉请。本案核心法律问题涉及分期买卖合同特征(分期支付、所有权保留、违约责任)、回购意思表示效力及恶意财产保全应对(保全错误认定与损害赔偿),凸显合同条款明确性、履行合规性及证据固定在商事纠纷中的重要性。【关键词】分期买卖合同;所有权保留;回购条款;意思表示效力;恶意财产保全;附条件合同;违约责任笔者作为甲公司诉讼代理人,于2023年5月底启动诉讼立案,随后同诉讼相对人围绕诉讼财产保全中资产冻结与反冻结,以及一二审诉讼中争议焦点问题进行对峙攻防,最终我方在2023年12月中旬收92025/10/14君合律师
- 发布日期:2025-10-13【摘要】在期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各种潜在的法律和商业纠纷。公司应制定详尽的期权激励管理制度,规范从确定激励对象到期权行权、注销的全流程操作。深入剖析公司给骨干员工期权的操作方式以及构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期权激励;激励计划;风险防控;法律视角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商业生态中,人才已然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期权激励作为一种极具战略性的薪酬激励手段,在吸引、保留关键人才以及激发员工内在积极性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通过授予员工期权,员工得以切实分享公司成长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进而显著增强对公司的归属感与忠诚度,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为公司创造价值。阿里巴巴在上市前便推行了大规模的期权激励计划,借此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大量优秀人才。在期权激励方案设计上,阿里巴巴综合考量公司发展战略、业务扩张需求以及人才结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阿里巴巴严格遵循美372025/10/13君合律师
- 发布日期:2025-10-10[图文]同居关系析产的法律实务研究【摘要】突破传统婚姻模式的同居现象日益普遍,其破裂引发的财产纠纷是本文的研究焦点。本文结合《民法典》及**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借鉴典型案例探讨同居析产法律适用与实务要点。法律为稳社会关系,对同居关系财产分割进行规定,共同财产需综合认定,分割优先按约定,无约定依出资等分割方式。司法中财产性质认定亦是难点。律师处理案件需严审证据、规范协议。【关键词】同居析产;财产分割原则;举证责任;财产分割协议;赠与行为一、引言突破传统婚姻模式的同居现象日益普遍。同居关系产生的子女抚养纠纷、析产纠纷已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同居关系破裂因而引发的财产纠纷,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将结合《民法典》及**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探讨同居析产的法律适用与实务要点。二、同居析产的法律基础立法者的意图在于维护以登记为要式条件的婚姻关系,但中国社会中仍存在大量的习俗婚姻、未达法定年龄者缔结婚姻。当代年542025/10/10君合律师
- 发布日期:2025-10-09【摘要】混同用工是指多个关联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存在混同用工、交叉重叠用工的情形。多重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在同一时期内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形。二者的概念、对应的法律关系及法律后果既有交叠,又有不同。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多重劳动关系、混同用工的情形屡见不鲜,进而滋生出诸多问题,如劳动者是否能与不同主体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是否有权向多个用人单位同时主张薪酬、能否向不同用人单位主张发放一份薪酬或是多份薪酬。本文作者尝试对前述问题结合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及司法实践经验予以解答。【关键词】多重劳动关系;工资发放;混同用工一、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2025年9月1日实施)第三条之规定,劳动者被多个存在关联关系的单位交替或者同时用工,其请求确认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已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请求按照劳动合同确认劳动关472025/10/09君合律师
- 发布日期:2025-09-10【摘要】建设工程领域,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是法定的强制性保险,也是对建筑企业的职工特别是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给予的特殊保护。施工单位应当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费由施工单位支付。建设项目实行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支付意外伤害保险费。保险期限应涵盖工程项目开工之日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日。在未投保的工程项目,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但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存在部分承包单位已经按规定缴费投保且其职工在保险期间内发生工伤但被拒绝理赔的情形,使得作为承包单位的建筑企业和受伤的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为避免上述情形发生,我们结合具体案件予以分析,希望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关键词】工伤保险;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拒赔。一、法律规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修正)》第四十八条之规定,&ldq2172025/09/10君合律师
- 发布日期:2025-08-28【摘要】机动车在成都二绕高速公路上,因道路上存在不明障碍物,发生单车事故而受损。在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对机动车一方赔偿后,是否可以向高速公路管理者进行追偿?笔者代理保险公司向高速公路管理者进行追偿,经法院二审裁判认定高速公路管理者承担70%的赔偿责任。【关键词】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高速公路车辆受损、管理者责任本案系笔者邵新颖、马静瑶律师共同承办的保险人代位求偿权案件,在办理案件过程中,至四川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高速公路一支队处进行了相应的证据调取,确定被诉主体后启动诉讼,本案为委托人追回70%的赔偿款项。案情简介【案件索引】某保险公司诉某高速公路公司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案件案件案号: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法院(2024)川0104民初23614号;成渝金融法院(2025)渝87民终723号2024年1月7日,胡某驾驶某新能源轿车,行驶至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川高速SA2)21公里路段2222025/08/28君合律师
- 发布日期:2025-08-27【摘要】在民事诉讼中,证据不足常导致当事人主张难以被支持。律师指导当事人向公安机关报案涉嫌虚假诉讼犯罪,作为一种诉讼策略,不仅能补强证据、还原事实,还能对对方形成法律威慑,强化法官内心确认。本文以李某某诉叶某某合伙纠纷案为例,分析律师指导叶某某启动刑事报案行为的实践意义。案例显示,报案行为虽未直接导致对李某某刑事责任追究,但通过启动刑事程序,促使法院援引《**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条,导致案件驳回、发回重审等程序转折,最终影响诉讼时效认定。本文重点论证刑事报案在补强证据、威慑对方、具体化《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12条及强化法官自由心证中的作用,并强调通过报案前风险提示,可避免代理律师虚假陈述,保障诉讼真实性。【关键词】刑事报案;民事诉讼;虚假诉讼;诉讼时效;律师策略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常面临证据不足的困境,尤其当对方涉嫌虚假陈述或伪造证据时,2302025/08/27君合律师
- 发布日期:2025-08-26[图文]履行内退协议的权益保障分析【摘要】内退即“内部退养”或者“离岗退养”,并不是真正地办理了退休手续,是用人单位内部按照退休处理的一种方式。用人单位与内退员工签订内退协议,协议中明确约定了协议履行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给员工一定的内退生活费,员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并没有终止,原单位需要继续为其缴纳社保,直到该员工到达退休年龄后正式办理退休。而随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的正式实施,存在着员工与用人单位在“决定”和“办法”实施前签署的内退协议与延迟退休政策存在冲突,因此,本篇文章系基于笔者处理的法律咨询进行分析,相应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关键词】内部退休;延迟退休;用人单位注销;股东、实际控制人A公司与员工甲在2023年5月签订《内退协议》(以下2792025/08/26君合律师
- 发布日期:2025-08-08【摘要】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债权人通过与开发商签订以房抵债协议,拟以房抵债的形式取得案涉房屋的所有权并已经占用使用案涉房屋,但因开发商原因导致其不能按期办理房屋过户手续的情形较为常见。在此过程中,案涉房屋的权利往往处于不明的状态,尤其是建设项目的承包人向法院提起要求发包人(开发商)支付工程款的诉讼判决后,该建设项目的房屋多会被开发商的其他债权人申请查封,债权人为解除查封又多通过执行异议或执行异议之诉的方式维权。本文选取的案件经过执行异议和一审阶段审理,作者就以该案例经历的执行异议、一审过程,结合目前法律规定,论述债权人拟通过以房抵债的形式取得的对案涉房屋所有权过程中的风险及应如何保障自身权利的实现。【关键词】以房抵债;首查封;合同债权;申请执行;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一、案情介绍杨某某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称其与南充某某公司长期提供广告服务。双方经结算,南充某某公司下欠杨某某服务费550万元。2013482025/08/08君合律师
- 发布日期:2025-08-07【摘要】2024年5月9日15时4分许,王某驾驶小轿车在行驶过程中与驾驶电动车的肖某相撞,造成肖某受伤的交通事故。交通管理局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本次交通事故王某负全部责任,肖某无责任。王某所驾驶的小轿车在A保险公司投保了交通事故强制保险和第三者责任险,本次交通事故发生在保险期间内。肖某认为王某和A保险公司应向王某赔偿本次事故的各项损失。就误工费的标准如何认定,原被告之间存在不同的观点,法院该如何认定?【关键词】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误工费一、案情简介2024年5月9日,王某驾驶小轿车在行驶过程中与驾驶电动车的肖某相撞,造成肖某受伤的交通事故。交通管理局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本次交通事故王某负全部责任,肖某无责任。事故发生后肖某于2024年5月至2024年11月门诊11次,医院共计建议休息69天。肖某此后在医院多次住院治疗,并要求医院向其开具长时间的建议休息诊断书。王某所4522025/08/07君合律师
栏目导航Quick navigation